#16. 暂悬你的判断之声,与你的好奇感相连

2022/02/08 14:07

By Lauren

新年快乐,开工大吉!

用春节假期的时间,读了一些工作日时不容易静下心来书和资料,其中《U型理论》和Alex Zhu的“six and half philosophies for design innovation”是本期主要推荐的内容。我预感自己在将来的某一期还会回头来审视、重读这些精彩的资料。短短几天的阅读就像“U型理论”所说的下载(downloading)一样,只是吸收了信息,但没有进入暂悬的观察(seeing)和感知(sensing),更无谈更深的下潜和下潜之后的U型上升。写到这里也想和你分享,我按当前结构写「在诗外」中有着的犹豫和思考:

我最喜欢的内容是以文字为核心媒介的书,因此也把书作为这个小小创作实验里的核心推荐内容。以周为单位推荐书,即使读书速度能赶上,选书却不免出现判断失误,好几次书读到半途觉得值得读完但大可不必推荐,不免为了按时发布,重选一本书,并速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对书的理解和思考深度会更捉襟见肘,写分享时也觉得下笔难出新鲜事。我会怀疑这会不会是一种舍本逐末,是否应该花更长的时间,有选题地去广泛阅读并深入思考,再来形成更有价值的分享内容呢?

我还没有答案,但这一番问题让我联想到了很多生活和工作中相似的困境:工作中的我们所管理的产品,应该定期更新么?读书时的我们,应该按学期、课程产出论文么?

以自身和周遭的经验来看,大部分情况下,保持“运动”的成果总是比“静止”要好得多。当然这里还有按兵不动的策略作为对比。如果你在工作、生活或写作也有类似的经验,欢迎来信和我交流。

“不知道怎么写好,还不知道怎么写坏吗?”先继续运动着,让小溪流淌起来吧。

📖 1本书


▶︎ 《U型理论》


当我们继续前行时,我们总是在两种危险之间航行:未经思考的行动和没有行动的思考。

重读王诗沐的《幕后产品》,对书中反复提到的《U型理论》产生了兴趣。这本书是灵修理论和认知科学的结合,作者Otto Scharmer是MIT的博士和讲师。我想要在这本书中为之找到的答案的那个问题是,如何深度思考、如何让自己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 U型理论提供了一个可执行的框架,精华就在U型图中。涉及灵修的部分还是有些艰深晦涩,好在作者还提供了不少和商界领袖、医学界从业人士对谈或共同实践的记录,这些部分也蛮值得看的。

Untitled
中文版本


Untitled
English version


我认为其中对打工人来说,立刻可执行的要点是:

  • 每天给自己创造完全没有打扰的静思时间。
  • 遇到问题、TODO时,暂悬判断(suspending),避免下载(downloading)。//即根据经验或直觉立刻做出的判断
  • 缓存获得的信息,融入相关的情境,在静思的时候调用信息,让新的决断自然涌现。
  • 不断澄清个人使命,并找到个人使命和当下一切所做之事的关联,把自己作为整体结构中的一部分去使出合力。

📰 1篇文章


▶︎ Six And Half Philosophies for Design & Innovation


Design refers to the human activity to invent a new structure for utility.

Alex Zhu(朱骏)是Musical.ly的founder,担任过Tiktok的负责人,目前是字节跳动产品和战略副总裁。这份PPT是2008年他关于设计&创新的思考的一个分享资料。

在产品沉思录看到推荐后,我把这个PPT放入收藏夹,却没有坚持读完。直到少楠再次与我强烈推荐,我才下载到本地好好读了一遍,只后悔怎么没早读,实在精彩。

做产品设计工作,最难的事是在把握用户需求(根源目标)与之相关的各色思考层级、问题解决手段(子目标)之间腾挪自己的智力资源。我们无法只讨论用户需要什么而不去想如何解决问题,也不能只盯着问题而忘记了出发的原点是什么。在任何一个层级思考的时候都既要足够下潜,又要能够不忘看清全局,这需要一个脑海中的地图,Alex Zhu的这一套思维框架清晰优雅、逼近本质,可以套用到任何关于“设计”的议题上,如他所做的分类一样广泛适用:

Economics、Urban Planning、Architecture、Linguistics、Business、Technology、Ethics、Psychology、Sociology、Biography、Anthropology、Politics、Philosophy、Literature、System Dynamics、Art...

简单来说,就是用“结构”的眼光看世界。下面是一些总结:

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 Boundary: border with its environment
  • Entities
  • Substructures
  • Ties between entities or substructures

什么实体构成了结构中的要素:

  • Structure of Physical Entities
  •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Entities (visual elements, date, etc.)
  • Structure of People
  • Structure of Time
  • Structure of Logic
  • Structure of Behaviors/Events/Activities
  • Structure of Mind
  • Structure of Economy

主要的结构形式类型:

  • Linear Structure
  • Matrix Structure
  • Network Structure
  • Unipolar Network Structure
  • Multipolar Network Structure
  • Nonpolar Network Structure

如何设计:

  • 设计的使命是提振人类的情感情绪(情绪的结构)和经济产出(经济的结构)。| The mission of design is to improve the human emotion (structure of mind), and economic outcome (structure of economy)
  • 为了达成这个使命,我们必须通过设计控制器,屏幕,行为,信息架构,来影响“事件的结构”(比如流程)和“人的结构”(比如社交网络)。 | To achieve this mission, we have to influence the “structure of events” (e.g. the process flow) and the “structure of people” (e.g. social network), by manipulating the controls, screens, behaviors,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etc.
  • 这同样也决定了设计的流程: 定义使命->设计故事->设计UI | This also determines the design process: “define the mission” -> “design the stories” -> “design the UI”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强烈推荐一字不落地去读原PPT(上的每一个图和字),it is worth reading twice.

References

📱 1个App


▶︎ Dynalist

在Workflowy出现之后,基于Web的Outliner App层出不穷,其中Dynalist是一个非常优质的Alternative。它提供多文件存储,富媒体,Markdown,同时也保持着清爽易用的界面。如果你只是需要一个简约的大纲服务,同时又想保有一定的拓展性,我觉得Dynalist是最好的选择:比Workflowy复杂一点,又比RoamResearch、Moo.do、幕布等简单一些,而且block数在free plan下也是没有限制的。

Dynalist的开发团队是两位国人,他们也是Obsidian的作者:

The team

  • Shida Li:Shida does all the backend stuff, infrastructure, server admin, database... basically all the magic under the hood.
  • Erica Xu:Erica does design, frontend work, and support. So if you feel like anything UI-related needs fixing, tell Erica to fix it!

Reference:

❝ 1个Quote


同向为竞,相向为争,这两个事情有很大区别。比方说跑步,大家都是为了到达一个目的地,看谁跑得快,你不是为了把对方绊倒,这是同向为竞;相向为争,而且即使是争,也有两种,一种是拳击式的竞争,一种是足球式的竞争。我们认为,就算是竞争,我们也是偏足球式的竞争,我们目的是把球踢进对方的门里面去,并不是为了把对方铲倒。为了把球踢进门里面,为得分,这过程需要过人、需要铲球、需要假动作,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目的是把球踢进门。而拳击竞争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你要取得胜利就意味着把对方打倒,打倒对方是整个竞争目的本身。我们认为我们从事的行业不是这样的,我们从事的行业是以竞为主,即使是争也是足球式的竞争,不是拳击式的竞争。

by 王兴

☕️ 关于「在诗外」


Thanks for reading this letter.

「在诗外」是一份由Lauren创作的newsletter,关注自我成长、文化和科技。每周推荐1~2本书,不定数量的内容,和1个我认为有启发的quote。读书、“看报”、记录自己的思考、与人交流碰撞,最终都是为了变成更好的人类。

期待与你交流。你可以直接回复邮件,或在这里找到我:

🍻 友情链接


  • 地心引力:关注效率工具与生活方式的周刊,一起脱离重力束缚。
  • 海上星光:关注社交产品、设计、科技的整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