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失败的意义

2022/02/21 14:08

By Lauren

📖 1本书


▶︎ 《创新公司 : 皮克斯的启示

皮克斯创始人Ed Catmull写的公司故事。皮克斯是如此不同的又一家“站在科技和人文十字路口”的公司,它所生产的产品“动画电影”极度依赖创意,制作周期长(平均4年一部)、投入成本大,获得反馈的周期更长。它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失败的风险如此之大,怎么才能二十年如一日做出皮克斯式的精彩内容?以“创意”为生的公司才能借鉴它的经验吗?我读完感觉任何遇到瓶颈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参考,毕竟任何工作中都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这本书是关于如何发现和滋养创造力的指南,通过创业故事和皮克斯电影的诸多制作中的细节呈现。结合出版更早的《乔布斯传》(2011)和更晚的《一生的旅程》(2019)一起看,对皮克斯“被乔布斯买下→被迪士尼收购”的这段经历又会有多个局中人不同视角提供的版本,实在有趣。

营造让创造力得到滋养的环境所需付出的努力

从创造一家好公司到“创造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创意文化”,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是不以失败为耻,反而期待“失败”。

  • 把失败看成学习和探索的象征。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失败,那么你犯下的错误其实要比失败本身严重得多,因为你将规避失败当成了你的动机。特别是对领导者而言,想要靠深谋远虑来避免失败,终会将他们带向败局。就像安德鲁所言:“采取行动,向前进发吧。这样,你所领导的团队就会觉得 ‘我所在的船只正在向陆地进发’。相比之下,那些念叨着‘我还不确定呢。我得再看看地图,我们先在这儿漂一阵子吧,大家都别划桨,等我考虑好了再行动’的领导者是要不得的。一周周的时间会就这样白白流逝,士气也会渐渐消沉,失败成了迟早的事。大家开始对船长产生怀疑,也无法安心地执行指令。就算大家的疑虑并非全部都有实证的支撑,但作为领导者的你也会因为停滞不前而无力反驳大家对你的看法。”

看皮克斯是怎么设计最关键的几种会议的。一是“智囊团会议”,这个会议针对正在制作的电影做评审;二是“点评日”,这是一整天持续的多个会议,在那一天皮克斯员工不上班,只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公司议题参与讨论。

  • 「智囊团会议」:无论你身处哪个领域,只要你有创意,都可以将你身边才能、眼光及性格都相宜的人召集在一起。安德鲁·斯坦顿曾说过:“你有责任也有能力建立你自己的团队来解决问题。”他每次制作电影时都会在皮克斯官方的智囊团之外组成一个小规模的团队。“我对这个团队的要求是:第一,选择的人必须能够对你有正面的启发;第二,必须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你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人选的职位并不重要,无论是清洁工、实习生还是你最为信赖的助理,只要他们符合以上标准,就可以来为你出谋划策。”
  • 「点评日」:正在大家商讨如何才能将成本削减10%的当口,圭多为我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建议。他说:“让我们去问问皮克斯的各位员工,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我看着约翰,发现他的热情燃烧了起来。他回应说:“好,这个主意很有意思。我们让皮克斯停工一天怎么样?大家还是要照常来上班,但我们一整天什么都不做,只研究这个问题。”屋里霎时间炸开了锅。安德鲁接着说:“这简直太有皮克斯的风格了,真是个惊喜,太棒了!我们不是想调动起大家的精神头吗?这个方法绝对有效。”我问在座的各位,谁愿意出力帮忙安排这项活动,只见大家的手都齐刷刷举了起来。我相信,任何一家创意公司都不应停止前进的脚步,这次的举措正是我们为避免停滞不前而采取的最新动作。我们希望能像在智囊团会议上点评影片一样,针对大大小小的问题进行研讨,并对企业的运营坦诚地给出意见和建议。因此,我们在将圭多的提议付诸实践的同时,便自然而然地想到要以“点评”二字来为这项举措命名,因为在皮克斯“点评”二字就是坦诚表达想法的代名词。不久后,我们将2013年3月11日的那个周日定为皮克斯的“点评日”。

皮克斯导演应对复杂管理议题的感性想象

  •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与大家分享了几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我认为,它们的共通点在于,每种思维模式都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目的地,比如大洋彼岸(安德鲁),隧道出口(彼特),迷宫出口(里奇),以及一座山峰(迈克尔)。创意产业的领导者需要带领庞大的团队,把握好剧本或制作工作的节奏,因此,这些类比在他们那里都能得到认同。在创作伊始,导演和作者的目的地并不明晰,但除了勇往直前,他们别无选择。

创意文化管理札记

📰 3篇文章,1个播客单集


Web of Relations

这篇是Not Boring作者读完《时间的秩序》后结合自己关注的领域写的一个随想,让我想起读完这本书后感受到同款观念冲击的震撼。时间不是我们所以为的时间,所引出的下一个问题是“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我现在似乎看到了一些回答的可能性:

社会的事件和人的行为仍然按照全世界统一的时钟维度运转着,这背后有生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初始设定,也有现代科技发达后24小时不眠不休的新状态;交通和城市的规划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的演变,其中必然有亘古难变的部分和短时间内无法优化的部分。我们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在一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都有可以被把握的结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掌握其结构的前提下, 做好自己的“嵌入”。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作为个体用结构化(包括网状)的视角看待问题,用线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陌生人社交赛道最大的秘密,就是它根本不存在

初读此文,有触动但心中希望不减,于宙所提到的几个社交赛道的“谎言”似乎仍大有被破解的机会。

  • 谎言No.1:陌生人社交是人类的刚需,所以陌生人社交产品是刚需。
  • 谎言No.2:下一代陌生人社交产品,必须依靠一个全新的玩法去驱动
  • 谎言No.3:这一代年轻人不需要见面,只需要蒙脸线上陪伴就好
  • 谎言No.4:真实头像和身份容易造成中心化,年轻人更看中有趣的灵魂
  • 谎言No.5:探探已经是OnlineDating的最优解,类似的新产品没有机会了
  • 谎言No.6:陌生人社交产品应该能几何倍自然增长

几年后,再看社交领域产品沉浮,越加感受到这种经验教训的参考意义。 世上规律本不多,悟到后实操有成方为果,能触碰到边界的模样就已经很珍贵了。

PS: 在找这篇文章的原链接时,发现公众号“JOIN于宙”已经注销了,很可惜。这里标题链接指向的是当时我保存到Notion的原文。

The Fall of Roam

Roam是风大了还风小了,没有完备的数据支撑很难说。标题也不免有些过于悲观。值得谈的是,和文中作者的感受一样,我发现双链的美妙潜力,在书写的源头和过程中还没并没有靠工具的特性得以体现,这既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使用电子笔记仍未摆脱实体文件/文件夹思维束缚而导致,也可能因为是工具还没实现它的完全态。但是,双链的优势如果只能在遥不可及的结果中呈现,使用过程中的其他不便就会凸显。

读库立体声 | 未来的阅读,与阅读的未来 - 王俊煜×老六×东东枪

从junyu的团队和作品、从读库这样的公司身上,能汲取很多“逆社会时钟”的勇气。

❝ 1个Quote


If you're not prepared to be wrong, you'll never come up with anything original.

by Ken Robinson

☕️ 关于「在诗外」


Thanks for reading this letter.

「在诗外」是一份由Lauren创作的newsletter,关注自我成长、文化和科技。每周推荐1~2本书,不定数量的内容,和1个我认为有启发的quote。读书、“看报”、记录自己的思考、与人交流碰撞,最终都是为了变成更好的人类。

期待与你交流。你可以直接回复邮件,或在这里找到我:

🍻 友情链接


  • 地心引力:关注效率工具与生活方式的周刊,一起脱离重力束缚。
  • 海上星光:关注社交产品、设计、科技的整理和思考。